为落实学校“三高”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有效发挥各学院(部)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快速、直接、广泛互通科学前沿知识的重要作用,学校科研处牵头,各学院(部)组织承办开展了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第十期由电气信息学院承办。
11月4日下午,电气信息学院举办了以《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交通态势感知与智能决策可视分析》为主题的学术交流讲座。讲座特邀东北师范大学张慧杰教授主讲。电气信息学院全体教师及23级信安、通信、物联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张慧杰教授通过对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等新技术的兴起及发展前景。详细介绍了基于解释的可解释机器学习交通预测方法,并对交通拥堵影响因素可视分析研究,交通堵塞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解读。指出,通过路径选择偏好的路线,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在线交通状况监测的行驶路线规划方法的流程图,并纳入更多其它因素,以更全面和详细地完成决策。
张慧杰教授长期从事智能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深度学习模型可解释性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同时致力于运用智能可视分析方法与数字孪生技术解决智能环境、智慧交通、智能教育、智慧城市、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吉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可视化领域顶级会议“IEEE VIS”、重要国际会议“ACM SIGSPATIAL GIS”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2部。在讲座中,张慧杰教授强调,感知乘客出行需求的公交线路规划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优先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问题,保障出行者和运营方的安全与利益。
张慧杰教授的讲座,使电气信息学院师生深刻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及相关理论研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交通态势感知与智能决策等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家对本专业浓厚兴趣。电气信息学院师生将进一步深入围绕本专业在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交流,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同推进可持续能源发展,为建设流通性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电气信息学院、科研处 编辑:冯一宸